4月25日早5:40,哈尔滨延寿县延河镇凌河村农民徐海艳发现自家水稻稻苗有苗黄、白尖和折断现象,心急如焚的她在哈尔滨市科协延寿水稻科技志愿服务站微信群里提问,哈尔滨市农技协水稻专家徐福志和科技志愿者第一时间回复,很快找到了问题原因,原来是水稻育秧土有农药残留导致的。徐福志推荐她施用微肥和生物菌剂来解决问题。27日早上7:48,徐海艳家的稻苗恢复正常。她在微信群中说:是徐老师指导我打的水溶肥让苗儿缓过来了,谢谢各位老师的指点。
五常市兴隆镇农民姚立军前段时间加入了哈尔滨市农技协五常水稻科技志愿服务站,学习水稻“三减一增栽培模式”(即减种子播量、减肥料施用量、减农药使用量,增加菌剂使用量)和苗床“三控四早”管理法(即控制播量、控制温度、控制水分、早通风、早关棚、早撤膜、早防病),苗床培育明显好于往年。尝到甜头的姚立军也经常现身说法推广实用技术,左邻右舍通过他的示范效应,也加入了水稻科技志愿服务站。姚立军也被服务站吸纳为水稻“三减一增栽培模式”科技带头人。
为服务“现代农业之都”建设,推广水稻高质高效种植模式,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哈尔滨市科协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成立了农技协水稻种植科技志愿服务团,提出了“服务水稻30万亩,增产3000万斤,农民增收4000万元”的目标。服务团在全市2区9县设立11个水稻科技志愿服务站。哈尔滨市农技协联合会会长、水稻专家徐福志带领科技志愿者,全天为广大稻农提供品种选择、育苗技术、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科技服务,科技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目前,各服务站入站水稻种植户已达908人,专家们已相继开展200多场(次)技术培训、指导、诊断和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