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专家座谈会在道里区召开。会议由道里区委副书记李晗龙主持。哈尔滨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延刚,党组成员、副主席姜海波出席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导叶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导刘文勇,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刘伟,道里区临空产业发展局局长杜刚及道里区深改办、道里区科协等相关部门同志参加座谈会。
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位于主城区南23公里处,总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一核、六区、四镇”格局。到2025年,四大功能区产业项目陆续进驻经济投入运营,入住人口8万人,计划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50亿元。目前,这一项目获批国家临空示范区。
在前期实地踏查的基础上,叶强教授针对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利用外脑建设临空经济区。要远望全球、近看先进城市经验,应借鉴土耳其、首尔、荷兰等国外空港模式,学习国内贵州、广州、合肥等城市经验,科学打造商业化临空集群;二是打造人才培养聚集区。应引进有影响力的高校建立教、学、研基地,依靠人才培养和学历教育拉动临空经济区高端服务业;三是发展现代商业和旅游业,实现客流导入。要重视规划商业、宾馆服务业、交通旅游业,加强客流导入,实现临空经济区繁荣。刘文勇教授分别从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应规划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园和农业研发提出个人见解。刘伟总规划师针对哈尔滨临空经济区“一核、六区、四镇”规划,提出应把临空经济区融入哈尔滨发展的总体格局中考虑,重点发展无人驾驶、医药研发等市场灵敏度高的产业,配套建设文博馆群和生态示范小镇,为临空经济区提供配套和补充。
刘延刚在讲话中强调,市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中心大局,凝聚专家智慧,深入组织开展系列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咨询研究,积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他表示,根据道里区需求,市科协邀请专家,对临空经济区建设进行咨询论证,提出对策建议,各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研究领域聚焦主题,集思广议,积极建言,相信一定能够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规划提供有价值、有借鉴、有针对性的策略。
李晗龙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市科协对道里区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对各位专家不辞辛苦,会前亲自到临空经济区踏查调研,查阅大量资料,为临空经济区建设提出的有针对性建议表示由衷的敬意。他表示,会后将对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做进一步学习研究、消化吸收并付诸实施。同时希望各位专家今后能一如既往关心、关注道里区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