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延刚和班子成员姜海波来到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的市科协秸秆脱贫致富试验田,调研秸秆种植精品食用菌项目。
试验田里,用秸秆种出的紫花脸蘑菇和赤松茸蘑菇长势喜人,双孢菇和鸡腿菇也正在生长中。协会会长郭常满介绍,目前,试验田的珍品食用菌直接销往海拉尔市,预计今年这20亩试验田可以生产9.6万斤高端精品食用菌,产值可达54.8万。农民纯收入达30万元。
几年来,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在市科协指导下,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在旱田用秸秆加入菌液,生产出了高端食材——双孢菇、鸡腿菇、紫花脸和赤松茸。此项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好的办法。市科协将服务该项目作为科技支持农民增收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大力支持,并多方协调,联系哈尔滨市农技协优选到家电商平台,与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签订了供销合同,解决种植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随着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哈尔滨市秸秆消耗量将大幅增加,农民将告别焚烧秸秆,哈尔滨的天也会更蓝。据测算,如果我市农民秸秆种植珍品食用菌达到20000亩,将就地消化秸秆72万吨,实现农民纯收入3亿元。参照2017年全市秸秆可收集量2063万吨计算,占全市秸秆可回收量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