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把实事办成、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4月15日,由哈尔滨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延刚带队,邀请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全省生物肥食用菌首席专家徐凤花、王成贵、张俐组成专家服务团,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进行技术指导。哈尔滨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姜海波,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副组长程毅敏等相关同志随同调研。
几年来,在哈尔滨市科协大力支持指导下,道里区常满食用菌协会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在旱田用秸秆加入菌液,生产出了双孢菇、鸡腿菇、紫花脸和赤松茸等多个高端食用菌品种。此项技术的应用,既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又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近日,哈尔滨市科协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建议,针对常满食用菌协会急需解决示范田面积不足及一些技术瓶颈问题,积极沟通协调,在省青年农场划出来一块30亩的集中地块作为示范田,解决了协会种植食用菌示范田找不到集中地块的难题。据测算,该示范田今年预计可以生产15万斤高端精品食用菌,新增纯收入可达50万元。同时,组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就食用菌基地建设、大棚种植、加工、销售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技术指导,并就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和服务支持等事宜达成了意向协议。
就解决服务对象所急所盼所需开展走流程工作,刘延刚强调,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有效拓宽广大农民的增收渠道,市科协将继续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食用菌基地做大规模、做强品质、打造品牌,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刘延刚建议,协会要切实加强与相关院校协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做好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以及食品安全环节,深挖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完整的食用菌产业链,确保食用菌产业增产增效。刘延刚希望,协会要进一步发挥组织优势和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到种植中来,加大培训力度,提供技术帮助,提高种植积极性,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为我市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